<span id="B7vj" /><span class="K8vs" /><span id="dJ1p" />



<span id="B7vj" /><span class="K8vs" /><span id="dJ1p" />
QQ:355128452



<span id="B7vj" /><span class="K8vs" /><span id="dJ1p" /> 导航菜单



<span id="B7vj" /><span class="K8vs" /><span id="dJ1p" />

新闻资讯

9分钟大定破万,小鹏有自己的山要翻

作者 | 王小娟编辑 | 柴旭晨车圈已经卷到按分钟公布订单量了。几天之前,小米YU7用3分钟20万台的订单量点燃车圈,弄得友商们都有些急眼了。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小鹏G7发布会后采访中坦言:“很令人惊讶,(小米YU7)创造了一个神话”,但随即他也强调,“我们的数据也很不错,有信心取得好成绩。”7月3日,小鹏G7正式上市,相比预售,这一次小鹏新增了一个602长续航Max版,共分为三个三个版本:602长续航Max版、702超长续航Max版、702超长续航Ultra版,售价分别为19.58万元、20.58万元、22.58万元。这一起售价比特斯拉Model Y的起售价低出6.77万元,相比小米YU7也便宜了5.77万元,在同级别的SUV市场,也算是比较有竞争力。很快,小鹏也按分钟公布了G7的订单量——9分钟大定破10000台。这一成绩放在小米YU7之前,也足以令同行惊讶,但如今,大家惊叹的阈值,已经被小米YU7预支完了。尽管在订单上难以复制小米,但在营销上,何小鹏还是稍稍从雷军那里学到了一些。在发布会之前,小鹏就几番cue小米,何小鹏自己还下定了小米YU7 Pro版,雷军也在小鹏G7发布会前一晚的直播中表示,“等不及小米YU7的,也可以看看小鹏。”同时,小鹏G7的发布会,“米”味颇浓。在预售发布会上,何小鹏的重点都放在技术上。这一次,何小鹏先从各种通俗通俗易懂的配置开始讲起。而对于功能讲得细致的程度和雷军有得一拼。由于定位家庭用户,小鹏G7也格外强调空间与舒适。小鹏G7整车空间达4.47m³,拥有前排1062mm、后排1035mm的超大头部空间。在此前的展示中,身高188cm的球星马布里坐在后排可以将篮球举过头顶。同时,为了解决晕车问题,小鹏G7搭载了太极AI底盘,该底盘首发行业5项AI底盘能力,可以提前识别减速带、颠簸路段、障碍物、凹坑和凸起,可以有效防晕车。当然,底盘稳当也得益于硬件方面的配置。在硬件方面,小鹏G7全系标配豪华底盘硬件,智能可变阻尼减振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以及太极液压衬套矩阵,并进行了上万次减速带测试、超2000次起伏路测试还有300+次早晚高峰标定。小鹏还邀请网红晕车狗来测试,小鹏G7也顺利通过了狗狗的考验。和小米汽车的发布会的另一个相似点是,在这一次小鹏G7的发布会上,何小鹏cue到Model Y的频率也很高。而和Model Y对比,意在科技方面的比拼,这也是小鹏最自信的方面。这一次,小鹏众多能力是全系标配的,Max版和Ultra的主要区别是芯片,进而算力有所不同。何小鹏称,G7的推出,正式标志着小鹏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进入了全新的“Ultra 时代”。从配置来看,G7Ultra配备了三颗自研的图灵 AI 芯片,有效算力超过2200TOPS,是行业其他旗舰3倍以上。基于三颗芯片提供的有效算力,小鹏G7全球首发搭载VLA+VLM大模型,并实现完全本地端部署运行。其中,VLA-OL模型构建了“运动型大脑+小脑”的智驾架构,同时具备持续强化学习能力。而VLM大模型是车辆理解世界的AI大脑,能够理解、记忆用户需求并提供定制化专属服务,使智能座舱从传统的被动接收按键、屏幕、语音等指令。这也是为未来的储备,因此,这款车号称是全球首款L3级算力的超级AI汽车。不过,遗憾的是,Ultra版本的部分能力并不能立马就拥有。VLA软件OTA将在今年9月推送上车,而座舱的一颗图灵AI芯片需要在11月份左右前往门店后装上车。在呈现方式上学习小米,而在技术上,和华为合作的“追光全景”AR-HUD也是这款车的卖点之一。这是小鹏今年的第一款全新车型,从以上配置可以看出,小鹏也是拼尽了全力。小鹏G7产品负责人Nick还阐释了小米YU7差异化定位:“小米YU7主打颜值、操控,G7则专注家庭与科技,两者都是‘长板很长’的产品。”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站在流量之巅的小米,也有自己的课题要面对。行业虽然都羡慕小米的订单,每家公司,都有自己基因与故事,小鹏在过去的几年,也在实现一步步地迭代。从2022年小鹏G9灾难式的发布会,到如今的自信从容,订单9分钟破万,何小鹏与小鹏的蜕变都肉眼可见。何小鹏将小鹏过去的三年总结为涅槃式的变化。他总结,在过去的三年,在组织、战略规划、经营、供应链方面,都进行了调整。未来,小鹏要做好四个方面的能力,分别是技术、组织、商业化以及全球化。何小鹏还透露,小鹏二季度财务表现非常不错,四季度实现盈利不具挑战。行业的神话不是人人都可以创造,但每家都有自己山要翻。上半年,小鹏半年就卖出了去年全年的量,今年定下的目标也完成了一半。同时,新业务的机器人和飞行汽车也有了量产的消息,全球化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开始在海外生产了。可以说,如今进入正循环的小鹏,已经开始跑起来了,未来需要的是稳扎稳打,而非创造神话。以下是华尔街见闻等与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G7产品负责人Nick的对话(在不影响原意的基础上,有删减):问:前些日子他们发布3分钟20万大定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以及小米YU7给G7有哪些启发?对销售量有没有一些预期?Nick:我和我们团队当时看了小米YU7的整个发布会,看完以后觉得他们的订单数据非常震撼,我们觉得YU7是一款产品力非常棒的车,我们也祝贺雷总和他的团队。YU7这款产品,它不只是产品力非常强,而且是长板非常长的一款车型。我们的G7跟YU7属于两个赛道、两个品类的产品,我们偏向于家庭用户,更加强调科技属性,科技感非常强,我们对未来科技体验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包括舒适空间都是这款产品非常长的长板。小米YU7更偏向于颜值、操控能力,这是我认为小米YU7的长板。何小鹏:小米YU7 3分钟的订单数据让我非常惊讶,创造了一个神话。一出来之后我也跟我们团队说,我们3分钟有多少量?他们一看也很震惊,说我们这个量也很不错,我们也宣传一下,后来想到小米YU7的20万,我们想怎么宣传好像都不行。在汽车市场里面这是一个神话,有人说神话变成一个童话,我觉得G7也一样,非常有信心能够做到超出我们原来规划的数量,刚刚看到数据成长得非常之快。问:今天的价格会不会影响的毛利率提升目标,包括四季度盈利的事?小鹏是以智驾或者智能化为标签的,UItra现在又有60%的选配率,而且我又觉得芯片是越多人用就越好,什么时候是不是有可能全系UItra?何小鹏:实际上大家在去年就看到小鹏的经营能力,每个季度都在提高,虽然二季度的财报还要过一两个月才能发布,但是我们看到的数据会非常好。所以大可以放心,G7的经营能力会不错的,而且是相当不错。我们不是卷价格,我们是在更好的经营、更好的品质下选科技,把越高的科技做得越强,这是非常重要的目标。我觉得Max版本还是有一定需求的,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一个这么强的智驾能力的车型。第二,在欧洲或者联合国政治法规里面还没有打开类似中国的智驾能力,政策法规在欧洲很多国家还没有打开,也许明年下半年会打开,那个时候他们直接就跳过Max,直接到UItra。小鹏智驾明年会开始全球化,这是非常明确的过程。我认为明年L3,因为今天出现的UItra还是L3的软件刚刚开始,后面我们会看到L3的硬件甚至L4的硬软件体系,这块体系在未来五年内大家都可以看到很多变化。我觉得在L4快出现的时候可能L2会退出,那时候L3成为一个Basic或者Standard。所以今天Max版本我觉得起码在中国、全球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问:请解释一下为什么加推19.58万元这个版本?以及内部预判上市之后两个Max版本以及UItra版本销量占比大概是什么样的分布?另外,我们观察到最近两三年,国内汽车厂商做产品营销的时候,与燃油车时代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不同,营销传播是怎样的理解和评价?小鹏接下来有没有更新的营销方面的动作?Nick:其实我们在今年初G7公告的时候,是有两块电池的,有602公里和702公里两个续航。为什么我们会在这个节点又把它拿出来?首先,预售会以后不管是大师兄还是我,我们都接到了大量朋友的反馈,他们希望有一个更有冲击力的价格,能享受到G7超级舒适和智能驾驶的体验。第二点,我们会给用户发一些问卷,他们也会反馈一些意见,他们反馈的意见是小鹏续航非常扎实,在城市代步600公里就够了。所以,我们在评估以后又把这个版本拿出来。配置的比例是这样的,前期调研的时候UItra的数据非常好,有接近80%的水平,基本所有用户都表示会选择UItra版本。第二个,对于UItra的期望值和预判也是非常积极乐观的,我们认为整个UItra能够占到整体订单量超60%的稳态水平,因为买小鹏的用户是相信小鹏持续OTA能力,和对每个版本应用算力的实际体验。何小鹏:营销的问题不好答,按照PR同学的说法,恨不得我长高点可以打篮球,歌唱好一点可以唱歌,这是创始人的情绪价值吧。我们现在既要把科技做好,还要把颜值、艺术做好,还要把情绪做好。我觉得营销跟做产品一样都要做好。我觉得中国的市场跟全球市场也差不多,全球市场比较大的科技企业像英伟达、特斯拉、谷歌,都是科技和创始人的人文、精神、情绪的指引,这种思考逻辑都会成为全球一段时间内的主流,我们也是在过程当中学习和成长的。换个角度,大家会慢慢看到,明天后天我们会有很多新的不一样的打法。问:能不能帮总结一下过去一段时间在体系能力里面已经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在哪?2025年或者未来一段时间体系化能力还希望补强哪些短板,或者把哪些能力提得更高一些?何小鹏:过去从2022年底到今年四季度前,大概一共三年,这三年我觉得小鹏还是有涅槃式、脱胎换骨式的变化。大概从今年四季度会看到小鹏进入快速发展期。我们过去调整的组织、战略、规划、经营、供应链,基本上你能够想到一个企业要做的事情我们都做了很多的调整。我觉得在下一个阶段,我们要做好四个能力的提高:第一,更全面的技术能力。在过去的时间里,中国很多汽车公司是做纵向,比如自动驾驶是纵向全域开发,未来的时间是纵横全域开发,以前叫全栈,以后叫全域,这个开发一旦做得好,所有汽车厂商都会产生巨大的冲击。第二,组织能力,最优秀的人才跟最优秀的管理方式。第三,我们要做好的是商业化能力,不光是省钱,更多是赚钱,不光是品牌,还要有情绪。不光是质量,还要有品位,我觉得这都是商业。第四,全球的综合能力,小鹏全球化跟很多公司走的是不一样的道路,我们一开始在几年前的产品规划就考虑全球,所以这样去做产品。所以下一个五年、十年会看到中国汽车行业会有巨大的变化,中国汽车公司会留下几家特别酷跟特别强的公司。我们那时候希望不内卷,不天天吵架,大家都很开心,我们希望那个时候你们也很开心问:跟大众的合作现在处于什么阶段?有没有可能把大众的模式扩展到更多企业里面?何小鹏:首先我不知道它的下一代架构是什么,因为大众太大了,具体我不太了解。我只能首先说跟大众合作非常好,大众CEO、总裁都有跟我专门聊天,我们一起在探讨。我觉得我们跟大众的合作非常好,我们精力又有限,有不少人找我们,我们希望找优质的、长期的,将来更往全球走的合作伙伴,这是将来非常相信的事情,因为小鹏在AI上投入非常大,而且我觉得我们不光投入大,我们投入的效能在行业里面也是做得最好的,即使在这么大的科技变革和转弯中间,我们也很有定力,重新把架构、内核、顶层架构想清楚了再做调整,而不是不断迎合市场需求。问:未来L4能够运行在小鹏现有的硬件上吗?何小鹏:这个问题我们内部推动过几次,起码从目前来看L4没有可能性。因为干出一个L4,要有三个能力:第一,政策法规;第二,硬件能力;第三,软件能力。只有一点你讲的逻辑可以成立,软件能力有可能在更换算力的情况下成功,但是硬件能力不行。还有法规能力,中国没有L4的清晰标准化法规,硬件也没有法规。这个领域你所说的事情,比如,L4汽车要不要能够“看”地下?可能大家都懵了。L4的车不光是高度,它更多考虑的是下限,各种各样情况的下限。实际有各种各样异常的情况下,一个L4的车怎么办,它的hardware怎么办,它的政策法规怎么办,这是巨大的超越原来软件技术的问题,需要去解决。我自己认为L4还会在未来数年甚至十几年里面有很多变革。问:今天捕捉到一个关键词,在发布会一开始就说了情绪,说最近这几件事情让你感觉到“情绪”,在重新定义车的时候把情绪放在里面。我的问题是,这个过程是怎样发生的?何小鹏:我今天说了,做车的左手要有科技,右手要有艺术,品质是基础,情绪是高度。我自己对于情绪价值可能是从一年多前开始考虑,我觉得要想做成一个大众产品,可能要把品质、科技、艺术、颜值等平衡好,但是要做出一个超出大众,达到更高点的产品。就像刚刚我开玩笑说实际上今天本来几分钟战报非常好,我们被压住了,因为小米发了一个20万台,你说我们怎么发?怎么发好像都很小,这是从神话到童话的故事,这是一个情绪价值、一个巨大的成功,恭喜小米。以后我们要做成一个超级产品经理,从产品经理变成超级产品经理要把情绪价值做好。问:我问一个问题,G7上市之后从G6、G7到G9,SUV整个家族矩阵布局完成了,对于这样一个家族矩阵有怎样的期待?另外请重点解释一下什么叫芯片硬件后装?Nick:SUV这几款车型是我负责的,我简单介绍一下对这个产品线这几款产品的定位。第一点,整个产品线从20-30万基本完成SUV产品线主力车型的基本布局,就是这三款车型。G6整个用户更偏向于实用型和科技型用户,所以G6面向的是这部分人群。G6不管在国内和海外都取得很好的成绩,在欧洲整个新势力中大型车里面也是冠军车型。G7是面向于中产科技型用户,家用,同时也对未来以及科技有很高的追求,这是我们G7的人群定位。G9的用户追求更高级的舒适体验,所以我们标配了双腔空簧,包括更高级的舒适型体验、驾控体验。G9在欧洲中大型SUV市场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关于后装问题我解释一下,我们在开发过程中留好了整个售后工作和安装工作的设计,安装时间会非常短,每个月都有一个比较好的大几千台的后装能力。



<span id="B7vj" /><span class="K8vs" /><span id="dJ1p" />



<span id="B7vj" /><span class="K8vs" /><span id="dJ1p" />